2024年高尔夫行业报告2024亚洲田径锦标赛战报自行车行业形势分析马拉松期间的美食推荐

时间:2025-06-27 05:30:41   作者:admin

  

2024年高尔夫行业报告2024亚洲田径锦标赛战报自行车行业2024形势分析马拉松期间的美食推荐

  马拉松作为一项传统长跑比赛项目,全程距离42.195公里,对参赛人很具有仪式感和挑战性。2025年秦皇岛马拉松比赛在即,对于参赛者,特别是对于初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来说,在比赛的各个阶段有哪些事项需要格外注意呢?

  5月8日,记者采访了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聂亚冬,她特别提醒:在马拉松比赛前,参赛者要逐渐减少跑量,避免赛前过度疲劳,特别是开赛前的最后3天要以轻松慢跑为主,让肌肉充分恢复,赛前突击训练会增加受伤的风险,这时候可以适当模拟比赛时间进行一定距离的晨跑,让身体提前适应比赛节奏,以便在开赛时更好地进入比赛状态。

  聂亚冬建议:初参赛的爱好者不要存在“我必须跑出好成绩”的焦虑心理,而是要秉持“我要挑战自己”的积极心态,降低赛前压力,可以通过一些社交媒体平台,或周边寻求既往参赛者与之进行交流,获得一定的比赛经验和心得。

  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,参赛者都会经历几个生理阶段,即生理性极点,第二次呼吸、真稳定状态和运动后疲劳。在这几个阶段需要参赛者能够正确对待,出现问题冷静处理。

  生理性极点即马拉松爱好者所说的“撞墙”,它是在高速奔跑下,因人体能消耗过大,内脏活动不能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,不能及时把氧输送给肌肉,从而产生大量代谢物质,如二氧化碳、乳酸等,这些物质可引起选手呼吸、心率的急剧增加,会出现呼吸困难、胸闷、头晕等表现,生理性极点根据不同参赛者的情况,可出现在不同时间段,大多数在比赛的30至35公里出现,这时候参赛者可以通过减速快走、深呼吸、补充能量进行调节。我们要知道极点不等于“极限”,参赛者可依靠自身意志力和调整节奏继续运动,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消失,这时候生理过程会出现新的平衡,即第二次呼吸,这时候选手的生理指标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,如肺活量、心搏量、血压可以达到一种需氧和摄氧的动态平衡,运动会重新变得轻松、协调,运动能力也可得到提高。

  在马拉松比赛后,参赛者会出现运动后疲劳,主要因为长时间的体能消耗,肌肉处于疲劳状态,大量乳酸堆积,部分参赛者甚至会出现肌肉损伤和炎症。这时候,参赛者在冲线后不要立即躺平,可通过静态拉伸来帮助肌肉放松,也可以通过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代谢产物排出。如果出现膝关节和脚踝肿胀,可以局部冰敷15分钟来缓解症状,尤其在赛后2小时内效果最佳。

  另一方面,参赛者赛后要及时补充营养,包括碳水和蛋白质,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,如水果、牛奶、面包等。有些参赛者如果赛后出现持续血尿、眩晕,可能是运动后的肌肉横纹肌溶解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。

  马拉松比赛这项运动,对参赛者的体能和心理都有较高要求,它要求参赛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耐力和很好的心肺功能,保持稳定的体能输出,以应对长时间的运动强度。心理上也需要参赛选手冷静,能对比赛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有效应对。参赛者在能够有效完成比赛里程的同时,一定要保证自身健康安全,一旦在赛时或赛后出现不适症状,要及时与马拉松医疗保障人员进行沟通,必要时及时送医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